7、子宫畸形
宫腔镜常用于治疗纵隔子宫畸形,也可用于治疗单角子宫、双角子宫、弓型子宫等。
(1)纵隔子宫
纵隔子宫是子宫畸形中最常见的类型,约占35%左右,分完全及不全纵隔子宫,在不孕妇女中约占3.5%,反复流产妇女中约占13%。约有20%~25%的纵隔子宫女性会发生妊娠失败。
纵隔子宫导致流产原因可能为纵隔区内膜及血管发育不良而使血供不足引起早期流产,或者纵隔减少了宫腔内容积而导致晚期流产,或者为宫颈肌肉与结缔组织比例失衡而发生宫颈机能不全。
纵隔子宫手术的适应证为原因不明的不孕症、有≥2次自然流产史、准备行辅助生殖的患者。治疗方法为腹腔镜监护下宫腔镜子宫纵隔切除术,术后3个月后即可备孕。宫颈纵隔需要保留,以防宫颈机能不全的发生。
年进行的一项子宫纵隔例诊治分析研究中,随访97例患者手术前后妊娠状况,结果发现,术前、术后的自然流产率分别为93.10%、29.09%(p<0.01),足月分娩率分别为3.45%、52.73%(p<0.01)。另外,原发不孕15例,术后3例(20%)足月分娩。可见宫腔镜手术可显著改善纵隔子宫患者的生育力。
(2)弓形子宫/T型子宫
弓形子宫占子宫畸形的20%,与乙烯雌酚有关的子宫畸形中T型子宫占42%~62%,可通过B超三维超声、宫腔镜、MRI进行诊断。目前弓形或T型子宫是否导致流产尚无定论,因此,排除导致复发性流产的其他原因后可行宫腔镜宫腔矫形术。
(3)单角子宫
单角子宫占子宫发育异常的1%~2%,约65%合并残角子宫。自然流产率可达21%~48%。单角子宫引起流产的可能原因为:(1)宫腔容积过小,(2)子宫肌纤维发育不良,(3)仅一侧血管血供不足,难以维持中后期胚胎发育。主要依靠超声、MRI、宫腔镜、HSG、腹腔镜等进行诊断。排除导致复发性流产的其他原因后,可行宫腔镜宫腔扩张术,改善生育力
8、剖宫产切口憩室
剖宫产切口憩室是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部位由于愈合缺陷出现的突向浆膜层的一个凹陷,位于子宫下段或宫颈内口下方颈管的前壁及左右壁,肌层菲薄。约有60%~70%的剖宫产术后产妇在子宫切口瘢痕处存在愈合缺陷,其中约34%的患者有经后淋漓出血的症状。
憩室对生殖的影响主要为憩室内长期储留经血,易处于慢性炎症状态,侵袭宫腔,影响胚胎着床及生长。
宫腔镜剖宫产切口憩室修整术主要是切除憩室下缘组织及憩室内息肉、电凝憩室内膜及扩张的血管。手术适应证为憩室处残余肌层厚度大于2mm。该手术用时时间短,可明显改善患者症状。有生育要求者,注意术中病灶切除范围,保护正常子宫组织,防止发生妊娠后发生宫颈机能不全风险。
综上所述,#宫腔镜手术#是一种十分微创的手术,可以治愈疾病,并改善患者的生育力,但若应用不规范,也可能使“微创”变成“重创”,反而破坏患者生育力。因此,规范宫腔镜手术操作,更好地保护女性生育力,十分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