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明明按时体检,
还是肿瘤晚期?
——癌症早筛指南,转给你身边的人
前言
全球最新癌症数据显示,世界范围内预计新发肿瘤病例,,例,肿瘤相关死亡病例近,,例;女性乳腺癌已超越肺癌成为新发肿瘤第一位,但肺癌仍是最多引起死亡的癌种。随着诊疗手段的不断提高及新型抗癌药物的出现,尽管癌症的控制率已较前有了很大提高,但不可否认的是,癌症依然是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
作为一名医学生,你是否常常被问,为啥我注重养生,健康饮食,还是得癌症?为啥我年年体检,还是查出肿瘤晚期?想要远离癌症,预防远大于治疗。今天,我们给大家普及一下癌症早期筛查的小知识,再被问到的时候,可别再卡壳啦!
癌症早期筛查相关问答
01
什么是肿瘤筛查?
所谓肿瘤筛查,是针对外表健康、没有症状的人群所采取的一种防癌措施,也就是通过简便有效且较为经济的检查措施,对无症状人群开展筛查,目的是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最终目的是要降低人群相关癌症的死亡率。
癌症筛查要综合考虑年龄、性别、家族史、居住地、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等,有针对性选择检查措施。
02
哪些是高危人群?
*肺癌高危人群
年龄为50-75岁;每年吸烟大于等于20包,包括曾经吸烟,但戒烟不足15年者;长期被动吸烟者(基本每天接触,超过20年);有石棉、铍、铀、氡等接触的职业暴露史;有慢阻肺或慢性肺纤维化病史;有恶性肿瘤病史或肺癌家族史。
*肝癌高危人群
年龄40-69岁;患有乙肝、丙肝,或携带乙肝、丙肝病*者;肝硬化者;有酒精肝或其他肝病;有肝癌家族史。
*结直肠癌高危人群
年龄45-74岁;一级亲属有结直肠癌史;本人有其他恶肿瘤病史;曾患肠道息肉;慢性阑尾炎或阑尾切除史;慢性胆道疾病史或胆囊切除史;长期(近2年持续存在)慢性便秘或慢性腹泻,连续2周出现黏液血便等肛肠症状。
*胃癌高危人群
年龄45岁以上;长期生活在胃癌高发地区;存在幽门螺杆菌感染;既往患有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胃息肉、手术后残胃、肥厚性胃炎、恶性贫血等胃癌前疾病;有可能致胃癌的不良生活习惯,如吸烟、嗜酒、喜食高盐或腌制饮食等;有患胃癌的一级亲属(父母、子女或同父同母的兄弟姐妹)。
*食管癌高危人群
年龄40岁以上;喜欢吃腌制、烟熏食品、过烫食物、剩饭;患有反流性食管炎等上消化道疾病;有食管癌家族史;长期居住在食管癌高发区。
*乳腺癌高危人群
年龄45岁以上;有50岁前患乳腺癌的一级亲属;有对侧乳腺癌史;携带有乳腺癌致病性遗传突变。
*宫颈癌高危人群
已婚或有性生活史3年的女性;曾出现HPV感染、免疫功能低下、有宫内己烯雌酚暴露史,或曾因宫颈上皮内瘤变2、3级,子宫颈原位腺癌,子宫颈浸润癌接受过治疗的女性。
03
如何进行肿瘤筛查?
癌种
检查内容
肺癌
每年一次胸部低剂量螺旋CT,若查出肺内结节,需遵医生建议,或专科就诊进一步检查、监测。
肝癌
每半年做一次腹部超声检查;高危人群每半年接受一次血清甲胎蛋白(AFP)检查,建议同时做乙肝病*表面抗原、丙肝抗体检测;如发现异常应进一步做增强CT检查。
结直肠癌
一般人群筛查:45~75岁,粪便免疫化学试验(每年);或高灵敏度粪便隐血试验(每年);或多靶点粪便DNA检测((每3年));结肠镜检查(每10年);或CT结肠成像(每5年);或软式乙状结肠镜检查(每5年)。非结肠镜筛查试验的所有阳性结果都应及时进行结肠镜检查。
胃癌
高危人群可考虑直接进行胃镜筛查,也可以先采用非侵入性的血清胃蛋白酶原(PG)检测和危险因素问卷调查等作为初筛手段,筛出胃癌高风险人群,再进一步行胃镜检查。
胃镜检查发现可疑病灶,则取活检送病理学检查,后续根据活检病理结果采取相应的随访复查和处理方案。
食管癌
高危人群先做普通内镜检查,并行食管黏膜碘染色或电子染色内镜等检查,如内镜下没有发现可疑病灶,则定期随访;如内镜下发现可疑病灶,则进行活检病理,根据不同的病理结果采取相应随访复查和处理方案。
乳腺癌
40~45岁,每年1次乳腺X线检查,对致密型乳腺推荐与B超检查联合;
45~69岁,每1~2年1次乳腺X线检查,对致密型乳腺推荐与B超检查联合;
70岁或以上,每2年1次乳腺X线检查。
宫颈癌
21-29岁的女性:筛查从21岁开始,每3年进行一次常规或液基巴氏试验筛查;
30-65岁的女性:每5年一次HPV检测加巴氏试验作为筛查(首选),或每3年进行一次巴氏试验(可接受);
>65岁的女性:如最近10年内巴氏试验连续≥3次阴性,或HPV检测连续≥2次阴性,最近一次检测发生在最近5年内,应停止宫颈癌筛查;
已接受过全子宫切除术的女性:不需要接受宫颈癌。
筛查。
现代人生活压力大,往往忽视了健康。别以为做了体检就Ok了,做对检查才能及时发现问题,早筛指南帮助你做对检查!
癌症并不可怕,早发现早治疗早康复,生活依然美好!
-END-
图文丨沈月
编辑丨刘海蓝
扫码